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实现更大范围、更多领域开展先行先试。随后的2018年两会审议并通过了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更意味着自贸区建设将上一个新台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更大范围的改革试点正在稳步推进。在此情势下,如何按照政策要求,依托开封丰厚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自贸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平台,把开封文化与创新创意深度融合、有机融合,集聚一批创意设计、文化传媒、特色演艺、艺术品生产、互联网服务及衍生产品企业,将自贸区开封片区打造成为开封最大、最具创新的文创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文创产业对外开放先行区,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打造文创产业对外开放先行区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文化资源原生态多,相对分散。开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仰俯皆是,但文化资源原生态多,相对分散,资源整合难度较大。因黄河水患,宋文化遗存多深埋地下,地上遗迹朝代混杂,规模集中度不足,影响力难与北京的明清文化、西安的大唐文化相比。
(二)产业化水平低。开封文化产业中、小型企业居多,缺少现代大型品牌文化企业集团;文化资源的产业要素发掘得不够,缺乏系统的二次开发三次开发;文化产业的产业链短,缺乏文化与旅游、科技、体育、商务等有效结合,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品牌。
(三)文化消费观念滞后,文化消费结构有待优化。居民文化消费多集中为娱乐性消费,如看电影、看电视、K歌等,知识性消费支出偏低,文化消费结构有待优化。造成文化消费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和社会整体文化事业发展迟滞、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文化产品不够丰富有关。
(四)文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开封文化产业缺乏有效的文化管理和服务平台;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尤其是没有完整的系列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缺乏与开封实际发展相匹配、具备很强操作性的发展规划;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尤其是缺乏高学历高水平的文化产业人才,严重制约了以高科技为基础、以思想和创意为推动力的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文化产业归根结底是产业,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发展文化产业,其核心在于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开封的木版年画、汴绣、官瓷、豫剧祥符调等,都是极具经济价值的文化资源,但目前在市场上没有显示出很好的效益。
(六)自贸区功能不够完善,行政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开封自贸区建设初期,功能还有待完善,缺少海关、进出口贸易及保税仓等开放平台,且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和统一,各部门之间依然遵循不同的运行体系和办事流程,极易造成“业务隔离”,推进具体工作效率低下。
二、打造文创产业对外开放先行区的一些建议
(一)落实“文化+”行动。2015年,开封率先在全国地级市中提出“文化+”战略,提出以“文化+”引领城市复兴的战略思路。将自贸区开封片区打造成为文创产业对外开放先行区,必须进一步推进“文化+”行动:一是更好地保护与挖掘以宋文化为主题的开封历史文化,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北宋官瓷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动宋文化“在抢救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二是谋划一批新的“文化+”项目,依托最新科技成果,大力进行文化创意和数字创意设计,策划制作以开封历史背景为素材的电影、电视剧、戏曲、演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二)抓顶层规划。编制文创产业发展规划,为自贸区文创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导引,使文创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布局更趋合理,市场竞争力、创新驱动力、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
(三)抓政策扶持。制订加快推进自贸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实施办法,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奖励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文化创意、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娱乐、工艺美术、旅游演艺、原创动漫等新兴文化业态及传统文化产业技术改造升级项目的扶持力度;围绕促进文化企业、科技和产品的“请进来”、“走出去”,逐步建立健全准入、金融、税收、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服务。
(四)抓平台建设。成立自贸区文创产业协会,使之成为文化创意企业信息交流、资源整合、项目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为行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利用自贸区政策优势,建设一批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交易平台,对接资本、联结市场,推动文创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文化合作和竞争,把更多具有开封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产品推向世界。
(五)抓项目建设。推进自贸区重点项目建设,经过三年至五年时间,将自贸区打造成为“百家优秀创意企业,百亿文化创意产值”的大型文创产业基地,吸引培育从事创意设计、动漫网游、数字内容、文化传媒等行业的规模大、效益高、发展前景好的优质创意企业,并以重点文创产业项目为突破,建立范围大、辐射广、实效好的招商网络。
(六)抓人才培养。依托河南大学等高校,以政府定单梯队培养文创产业发展所需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懂文化、精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队伍;多层次、多渠道地引进一批文化科技、管理经营、创意型、创作型战略人才;培养引进一批掌握现代金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金融管理技术,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手段进行实际操作,解决金融实务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七)补齐对外开放平台短板,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增强自贸区建设的行动自觉。借助自贸区机遇,补齐对外开放平台短板,申建海关、进出口贸易、保税仓等特殊监管区;坚持通过探索实践,形成新经验、深化新认识、贡献新方案;站位“改革高地”,增强服务意识,增强自贸区建设的行动自觉,通过多维度、全方位、复合型推进简政放权,实现跨职能、跨部门的高效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