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加大了对养老业的支持力度。但我市养老服务工作总体上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远不能满足全市范围内老龄人群的养老需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问题和现状
(一)保障政策不能落地,资金支持不足。近年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但这些文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便捷和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和对行业健康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保障政策尚未有效落地实施。同时,政府资金投入不足,资金短缺是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
(二)医、养分离,服务功能不完善。目前,我市养老服务机构主要集中在养老院、福利院等,而这些养老机构以民办居多,其规模、设施、服务功能等参差不齐,多数民办养老机构仅能简单地照顾老人起居,给老人进行简单的基本生活料理。而真正的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寥寥无几,不能满足老年人群疾病诊疗、康养及家政护理等多元化需求。
(三)从事老年人群康养服务的专业人员匮乏。要实现老年人群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提高此类人群的生活质量,除生活起居护理外,尚需要一大批具有医护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团队提供医疗、康养服务。目前,我市此类人员缺乏,更重要的是没有进行资源共享,导致出现供需失衡状况。
(四)养老服务业现代化管理手段滞后。具体体现在我市养老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缺乏智慧养老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目前的养老机构多数未建立老年人电子档案,不能实现远程服务功能。
(五)宣传不到位,群众对现代化养老服务认识不足。受经济状况及其他多种因素影响,老年人群包括家属对现代养老服务业的了解认识不多,观念陈旧,依从性差,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措施及建议
(一)完善政策,加大资金扶持。一是建议由政府主导,民政部门牵头,成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领导机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利于落地操作、确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二是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养老服务业前期基础建设投入巨大,受我市消费水平的影响,养老机构利润相对较低、资金回报周期长。建议政府在增加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可出台相应政策拓宽资金渠道,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产业。
(二)优化整合,资源共享。针对我市目前医、养分离,服务功能不完善现状,政府应鼓励二级医疗机构及社区服务中心等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积极与养老机构进行深层次合作,投资兴办更多集医疗、护理、养老、康复为一体的“医养一体化”服务机构,或对部分基层一级、二级医疗机构进行结构和功能调整,直接转型为老年康复院、老年护理院等,以满足当今社会养老服务业的新需求。
(三)多措并举,加强对医养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一是建议职业院校开设与医养机构对口的相关专业,招录定向学员,培养专业人才。二是通过提高薪酬待遇,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就业。三是委托相关部门大范围进行医养专业人才集中培训。四是拓宽医生多点执业形式,激发医务人员到基层服务的积极性,对医养结合机构中从业的医务人员,在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给与优先条件。
(四)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探索“互联网+智慧养老”新模式。加快养老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积极创造大社区养老环境,以社区和家庭为主,加快老年人电子档案、信息平台建设,通过拔打热线、登录网站、使用手机APP、微信等方式,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互联网、物联网带来的便捷服务。建立全天候、实时在线的社区养老生活照顾服务交互系统,通过各种物联网设备,搭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家庭、老年人与子女的及时沟通联络系统。搭建社区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为老年人配备智能手环或“一键通”手机,将老年人身体情况输入个人电子健康管理档案中,并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携手开展跟踪服务,以满足现代多元化养老服务新需求。
(五)强化舆论宣传,转变传统思想观念。鼓励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人士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一步加大对现代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养老服务业,转变传统观念,积极推进新型养老模式和养老理念,提高老年人群的依从性,助推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