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肺炎认知调查”结果显示:面对疫情,大部分人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感(66.9%)、恐惧感(58.2%)和担忧(71.7%)。其中,非常焦虑、非常害怕、非常担忧者分别占23.6%、22.5%、32.6%。完全不焦虑、不害怕的仅占3%-4%。
在当下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特殊时期,很多朋友吃不好睡不好,心情低落烦躁,过度焦虑。在跟病毒抗争时,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健康的心理,大家都来看一看,自己是否有以下这些症状。
01
焦虑多疑
心神不宁,失控感,敏感,多疑,将自身各种不舒服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系起来,怀疑自己是否生病。
02
惶恐不安
惊慌失措,坐立不安,无处安放的“玻璃心”……可能会出现“不敢按电梯和触摸门把手”“不出门,更不敢去医院”等行为及想法。
03
愤怒暴躁
在压力下变得极度敏感,因一点小事就急躁、发脾气,甚至出现冲动行为等。
04
抑郁悲伤
悲观,失落,负能量,整天郁郁寡欢、情绪低落,也很难集中注意力去思考,还可能出现睡眠问题。
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摆脱负性情绪,注入正能量
1. 认识到出现负面情绪很正常,接纳这些情绪反应,不指责埋怨自己。
2. 学习放松技巧。通过科学渠道学习深呼吸放松技术、冥想(正念)技术等,帮助平复情绪,缓解焦虑。
3. 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寻求家人、朋友等帮助,通过沟通交流,舒缓不良情绪,获得有效支持。
4. 采用积极生活方式。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适度睡眠,吃好三餐,多喝水,坚持适度、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活动。充实生活,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愉悦或者有兴趣的事情,避免吸烟、饮酒、熬夜等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5.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不良情绪难以自我调节,且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及时寻求精神卫生、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帮助。关注可靠信息,科学全面认识疾病,减轻对未知的恐惧
通过政府、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了解本次疫情相关情况、防控知识和治疗建议等。主动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减少不科学信息导致的过度恐慌,不信谣、不传谣。在疫情之下,焦虑会扩散,恐慌会蔓延,负面情绪传染造成的伤害,同样不能忽视。此时此刻,做好健康防护,也做好自我心理救助,乐观积极地应对疫情,就是我们能战胜病毒最根本的信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