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雷宇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百舸争流,奋楫争先。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沿着时光的轨迹,翻开市政协五年来的工作成绩单,“十大亮点”处处彰显着市政协的出新出彩工作实绩。五年来,市政协出色履行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交出了勇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的出彩“政协答卷”,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用政协智慧推动开封各项工作在全省树标杆、作示范、走在前。
党建引领、培根铸魂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展现新时代市政协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采
在市政协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协机关创新“党建+文明创建”工作模式,外展文明形象,内强职业素养,做到了文明创建与政协业务工作一体推进、融合发展。2019年荣获“河南省文明单位标兵”称号,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党的百年华诞,市政协开展以“赓续红色血脉践行初心使命”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5+N”主题党日活动中,共同唱响《我宣誓》这首感天动地的歌曲;在“焦桐”前,集体诵读习近平《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七一”,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曹忠良为大家上专题党课。目前,“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展现政协新作为”征文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
坚持淬炼素养,活动丰富多彩。加强“四德”教育、推进诚信建设、开展普法宣传、倡树文明新风已成为政协工作常态。朱德总司令外孙刘武大校为大家做“传承红色家风”讲座,开展“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实践活动,举办“礼韵汴梁”教育大讲堂,围绕“诚信经营”走访企业……通过300多次活动,大家接受了精神洗礼,汲取了奋进力量。
坚持帮扶帮创,彰显社会担当。市政协党员志愿者下沉社区参加文明城市创建和疫情防控工作;邀请市农业专家送农技到田间;组织市中心医院专家为村民义诊到炕头;出资帮助祥符区传里寨村修道路、建书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
用爱心传承文明、用真情奉献社会。生活的五彩斑斓,工作的累累硕果,展示的是文明“底色”,彰显的是精神力量。
领办督办、合力推进
——在机制创新中不断提升提案工作质量
新开通的连霍高速龙亭收费站,车辆络绎不绝;“一渠六河”碧波荡漾,如梦似幻;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重大考古成果叠出……这些都蕴含着十二届市政协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的智慧,他们持续利用提案工作这一最重要履职方式,默默地为开封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描墨添彩,与古都一起坚毅前行。
服务发展大局、心系百姓冷暖。多年来,市政协聚焦“专门协商机构”,深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创新提案工作机制,大力提高提案工作质量,积极助力党委、政府系列重大决策落地开花。
2020年5月,《开封市党委、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领办督办政协重点提案工作制度》正式出台并实施,开封成为河南省第一个三方合力、两级联动、制度化常态化开展重点提案领办督办工作的地市。三年来,即使受到疫情汛情等突发事件影响,市领导仍坚持高质量推进领办督办工作,83件市政协重点提案和324件县(区)政协重点提案得到领办督办,引领带动了全市政协系统提案工作整体质效大幅提升。
2020年6月12日,《河南日报》头版显著位置登出《开封三方合力抓提案制度化》;今年9月2日,《人民政协报》推出报道《河南开封市委书记领办督办重点提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0月25日,《人民政协报》推出报道《抓亮点树品牌提质效——河南省开封市政协提案工作记事》……十二届市政协持续发力提案工作,匠心锻造的这块“金字招牌”愈发亮眼。
市委书记高建军多次强调,党委、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领办督办政协重点提案工作,是主动加强党对提案工作领导的创新性制度安排,更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一定要坚持好、落实好。
围绕中心、建言资政
——在凝聚发展合力中充分展现政协作为
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在哪里,政协履职方向就指向哪里。五年来,市政协坚持与市委同心同向、同频共振,自觉把市委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政协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市政协构建了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为重点,以双月协商座谈会、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为常态的协商议政体系,先后组织各类协商活动300余次,报送重要协商成果73件、大会发言165篇、调研视察报告73份、社情民意信息696篇,立案并办结提案2232件。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别作出批示56次。部分工作得到全国政协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省政协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
市政协对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制造立市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郑开同城步伐、助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开展协商议政,为企业纾困解难,为加快开封市高质量经济发展献计出力。围绕农业农村发展开展对口协商,走进田间地头,20余位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为推进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改造提出建设性建议。先后3次参加部分省辖市政协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协商研讨会,提交会议发言6篇,积极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贡献开封政协智慧力量。围绕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一村(居)一法律顾问等方面建言献策,23条对策建议转化为职能部门的工作举措。着眼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发展文博旅游等视察调研30余次,助推节会经济、夜间文旅经济及文博旅游发展,推动出台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评审认定标准。通过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广开言路、广集智慧、广聚共识,市政协以高质量建言资政更好服务开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情系民生、福惠百姓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百姓生活的“一枝一叶”,始终是市政协牵挂于心的民生大事。市政协在增进民生福祉中彰显“政协情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找准围绕改善民生开展协商的切入点、共振点和着力点。
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市政协领导班子第一时间深入分包县区、乡镇、项目、企业,开展督导调研、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影响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送文化、送科技、送健康到乡村;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专题调研支招献策;围绕破解民生“八需八难”开展专项督导,提出务实管用的建议,有力促进了出行难、监管难、办事难、住房难相关工作落地落实;围绕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居家养老、普惠托育服务等社会民生议题协商,从小切口入手,为大民生建言,有关协商成果被相关部门采纳落实。
生态保护、持续发展
——在保护传承中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在讲好“黄河故事”中,来自开封政协的精彩着墨令人倍感振奋。
为做好黄河这篇大文章,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市政协立足开封优势,策应国家发展战略,高标准承办黄河明清故道沿线城市政协联席协作会议,进一步拓展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围绕我市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进行座谈交流,形成《关于做好我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的建议》,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参考;围绕沿黄生态廊道建设,九三学社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实地调研,提交了一份高质量的大会发言《科学实施开封沿黄湿地植被多样性保护及开发利用》,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围绕黄河沿岸珍贵的文化遗迹,相继提出《关于加强我市仓颉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建议》《关于我市开发建设“字祖文化园”的可行性建议》《关于加强我市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的意见建议》,同时发力黄河故道申遗,全力助推“一带一馆一城一中心一讲述地”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建设。“开封黄河文化丛书”——《黄河故事》和《黄河记忆》两本史料图书相继编辑出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使命和荣光。2022年11月11日,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召开全国政协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围绕“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协商议政。市政协主席曹忠良在兰考县东坝头镇以视频连线形式参会,以《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的伟大成就》为题发言,并针对所提建议,与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有关领导进行了现场互动交流。这在开封市政协历史上是第一次。11月12日,《人民政协报》对协商会进行了专题报道,曹忠良的发言刊登在第二版头条位置。
基层协商、有序参与
——在“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上践行人民民主的真谛
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以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积极推进政协“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建设。市政协主席曹忠良高度重视基层政协履职平台建设,多次带队到县(区)政协调研指导工作。全市政协系统坚持“政协搭台、委员唱戏”,为委员学习交流、反映民意、联系群众搭建了新平台,让政协委员从幕后建言走到台前协商。
目前,全市1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已落实政协工作召集人制度,共建立“委员之家”“协商议事室”“委员工作室”等各类“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201个。兰考县在全县16个乡镇(街道)建立了“民生议事堂”,在32个村(社区)建立了“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推进协商活动走进田间地头、乡村社区、项目一线;尉氏县出台了《关于开展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59名政协委员分包到村,516个行政村聘请了政协联络员,在乡镇建立了“协商议事室和委员工作室”,打通了政协履职向基层群众延伸的“最后一公里”。龙亭区充分利用“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组织政协委员、社区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围绕老旧小区改造等焦点问题,开展基层协商10余次,商议确定下水管网改造等事项20余件,取得良好效果,将违建拆除、封闭施工等以前的“难点、痛点”,变为群众拥护、民心所向的出彩点。
聚焦问题、破解难题
——在高质量履职中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添薪续力,一直是政协工作的重心。五年来,市政协先后选取十余个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及专家学者走访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倾听基层企业的呼声,回应加快产业大发展的需求,查堵点“把脉问诊”,破难题“治病用药”,促发展“强身健体”,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21年,市政协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获得感”列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主题。《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增强企业获得感》调研成果和《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六个一”建议》报送市委、市政府后,市委书记高建军批示:“调研充分、内容翔实,分析透彻、建议很好,要及时吸纳到环境建设年活动中……”对我市快速出台《环境建设年若干措施》和《开封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2022年,在省政协组织开展的“市本级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活动中,市政协发挥政协协商平台作用,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工信局、科技局等十余个部门围绕课题,结合各自的职能范围分别开展调查研究,使调研更具方向性和针对性,最后形成11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分别从科技、资源、财政、第三产业、房地产、投融资、郑开同城、交通等方面,找出存在问题和短板,提出了30多项工作建议。调研成果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更助推我市快速出台《开封市本级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开封市本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暨各区2022年度目标分解计划》。市长李湘豫做出批示,要求市政协对《开封市本级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落实给予监督指导。
传承文脉、留住记忆
——在跟踪问效中持续发力促协商成果落地落实
做好地名保护工作,既是文化传承也是民生问题,小课题蕴含着大文章。
随着我市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区核心路网不断延伸,原有的街巷格局发生变化,一些老地名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载体,一些新道路还没有名字,给群众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如何在自身建设中将经济发展带来的现代动感和城市原有的历史色彩保存结合起来,让一个个老地名不再成为历史,让更多老地名进入保护名录,让城市留住记忆,让历史更厚重,让人们记住乡愁,是市十二届政协工作的重心之一。
市政协自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三年持续跟踪关注地名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协商成果转化落实,不断汇聚政协组织和多方的强大合力,在建言资政的路上一盯到底。三年来,通过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双月协商、常委会议政等活动,形成3篇政协建言,提交1篇大会发言和1件集体提案。2021年,市政协再次以《关于“规范地名管理,加强地名保护”的建议》为题,向市委、市政府就地名保护工作提出5项21条意见建议,先后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和表扬,推动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随之,53条道路相继拥有了自己的名字,为推动开封地名保护工作落地生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年来的持之以恒,留住的是古城文化基因,展示的是古城文化自信。
规范建设、提质增效
——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增强自身履职能力
近年来,市政协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多措并举以规范化建设提升能力作风,以制度创新为履职赋能增效。对标新时代政协工作新要求,市政协修订完善建立协商议政、政协履职、委员履职、党建工作、机关工作等75项制度,汇编成《政协开封市委员会工作规范》,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用机制推进履职的良好局面,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高质量开展履职提供保障。
以协商制度促进“专”出特色。市政协制定《进一步提高协商议政质量的意见(试行)》《协商工作规则》等制度,从协商内容、协商形式、协商程序、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协商活动开展提供了操作依据和工作遵循,“专”的特色更加明显。
以履职制度强化“专”出水平。市政协制定《委员履职工作规则》《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制度》《关于加强和改进专门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等制度,修订《专门委员会通则》,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三办联合下发《关于强化市政协专门委员会与市直单位对口联系工作的通知》,形成了以界别为单位、以专门委员会为依托、以委员为主体的履职机制,“专”的水平不断提高。
以党建制度引领“专”出质量。从政协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委,到基层党支部,市政协制定修订20余项党建工作制度。成立各专委会功能性党支部,制定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等制度,推动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强化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实现党建、履职深度融合,引领“专”出更高质量。
责任担当、勇于奉献
——在干事创业中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党委有号召,政协有行动,委员有担当。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是人民政协立足新方位、担负新使命,推动工作提质增效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广大委员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在抗洪救灾、疫情防控、精准扶贫等工作中彰显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和社会使命,先后组织开展扶贫助农、爱心助学、爱老助残、抗洪防疫等活动4022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248件,累计捐款捐物4171万余元,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为民情怀。
尤其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和“7·20”特大暴雨灾害,开封市各级政协委员闻令而动、冲锋在前,第一时间为抗击疫情、汛情捐款捐物,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加入爱心奉献行列,发动各方资源为我市联系寻找防疫防汛物资,安排专人值守,全时响应,织细织密防控大网,为取得胜利汇聚政协力量。2020年那个不平凡的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武汉成为焦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韩国保、李庆祥、陶璟三位市政协委员立即组织协调全市爱心企业及人士向武汉捐款捐物,把急需紧缺的防疫物资及时送到武汉协和医院和雷神山医院,为奋战在疫情最前沿的医务工作者送去了开封市政协委员的慰问和关怀,累计捐赠物资价值逾50万元。一时间,“小笼包支援热干面”的情谊在开封和武汉之间传为佳话!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开封市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