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民党华中剿总副司令、河南省政府主席、兼第五绥靖区司令张轸,于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五日通电率所属河南省政府、五绥区司令部一部分人员,及所辖一二八军全体官兵,在湖北省贺胜桥、山坡、金口一带起义。后移驻湖北省汉川、马口、京沟一带。
我当时受四野十二兵团之命,以派往该部第一批首席代表的身分带二十三名干部,于五月十九日,在汉口沿江大道一个外国人开的饭店见到张轸,同时在座的还有一二八军军长辛少亭,张的政工处长张了且,张的女婿张宜人。
张当时住在汉口洞庭街七十五号他的公馆。
在此期间,四野领导曾在汉口市江汉路“普海春”宴请张轸,规模不大,很随便,很亲切。参加宴会的有司令员林彪、副政治委员谭政、参谋长肖克、副参谋长赵尔陆、政洽部主任陶铸、组织部长杜平。被宴请的有张轸及许克敏(女),辛少亭夫妇,张了且夫妇,张宜人夫妇,我和朱莉(女)作陪。
张轸在中山路味腴饭馆回请,参加人员除林彪未到外,原参加筵请的人员都到了。
我们于五月二十三日与张同车,由汉口到了汉川,张住在汉川县城内一个天主教堂里。
到汉川后,四野又先后派往该部一批干部。
因我参加了对这个部队起义后的改造和整编的全部过程,现回顾如下:
一、这个部队,原系张轸撤离河南前,收编的地方武装和相当数量的土匪,还有一批被裹胁走的青年学生,素质很差,装备也不好,纪律很坏,打骂士兵、残害士兵的现象普遍存在,逃跑、抢劫不断发生。针对这个情况,首批派来的干部,就分别到所属部队,宣传党对起义部队的政策;宣传解放军在前线的胜利消息;宣传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及优良作风,和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特别是军民一致、官兵一致、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等优良传统。在此基础上,宣布不准打骂士兵和残害士兵,并在连队建立集体伙食制度(过去他们是以班为单位,或几个人一伙把领来的东西分食)。
当时我们了解到,起义人员的家属所在地方,由于不明真象,还把他们当“反属”对待,广大官兵,要求能有个改变他们身份的证明。经中南军区政治部批准,印发了“光荣起义证明书”,决定发给:①宣布通电起义时在队的所有人员;②当时虽不在队,确实是因公派出去后又回来的人员。此证交给个人寄回家乡,这对改变本人、家庭的身分,稳定部队情绪,起了不小作用。
经过一段宣传教育,使广大官兵对我们党对起义人员的政策,和解放军的光荣传统,有了初步的认识。特别是宣布不准打骂士兵,和不准残害士兵后,使广大士兵深受感动,感到自己真正得到了解放。尤其是,当时我们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湖南衡宝战役全歼桂系王牌第七军的胜利,对该部军官震动很大,深感大势已去,只有很好地接受改造,才是唯一的正确出路。因之,使多数军官有了拥护改造这个部队的愿望,并出现了一批积极拥护改造的骨干。这对下一步从组织上改编这个部队,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但仍有一些思想顽固、特别是在历史上曾经残害过人民、欠有血债的人,则千方百计从各方面,破坏对这个部队的改造,以致发展到组织部分部队叛乱。
二,在汉川经过一段初步的宣传教育后,有必要着手组织上的整顿了。经研究,并取得张轸的同意,将五绥区司令部编成一个军部的架子,直属一个警卫营;将涂建堂、张玉龙两师合编成一个师;鲍汝礼、张继烈两师合编成一个师;编余下二百名左右的军官,组成一个军官教导队,驻防在汉阳以西的蔡甸,由汉口高级步校负责教育。这批人经过一段学习教育后,都由地方安置了。将这个部队南逃时跟来的那一批学生约二百人(内有三十多名女生),编成一个青年训练队,由我们派去的干部直接进行教育,除必要的军队队列训练外,主要进行政治教育。这一批人,后来都分到该部各单位工作。
在对这个部队初步进行整编时,基本上还算顺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较大的有几起破坏整编、策反这个部队的事件:一是白崇禧派李腾先携白给张轸的亲笔信、还有赵子立给张的信,“要张把部队保存下来,组成第三势力,不接受共产党的整编”。李在汉川张的住处(天主堂内),面交了此信。张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很好,首先稳住了李,叫他回住处等待答复,随即找张了且、张宜人、张继烈、张鉴古等人商议此事,在大家的共议下,张轸即决定将李扣押起来,派人送往汉口中南军区保卫部。二是在青训队破获了一个叫董悌的特务,这个人是国民党军统特务混入张轸部队青年学生中,随着这批人也编进了青年训练队,他在这个部队里散布谣言,破坏学习,并发展了几个人,妄图潜伏待机破坏这个部队的改编。此人逮捕后,也送往中南区保卫部。三是以张国栋为首策动的四个连队的叛乱。张原系叶县一个土匪头子,被张轸收编后委以团长,汉川整编后张国栋任副团长,该团驻马口以西农村,事发前已被察觉,随调张到军部谈话,张以手枪威逼刚派到该部任副军长的杨焕民同志,妄图以杨作人质,将他保送出去,当即遭到杨焕民同志的徒手搏斗,夺得张的手枪,将其擒获。叛逃的四个连队,逃到湖北省天门县境,被我天门县武装部队,及追剿的部队包围全歼。带队追剿的副师长张玉龙腿部负伤。伤愈后调往江西省参事室工作。
以上几起事件,虽对部队的整编,有所干扰,但没有造成大的影响。
在此期间,中南军区先后派来了军、师两级的领导干部。
经过初步整编,中央军委决定命名该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一军(辖二一一、二一二两师),正式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在湖北省汉川县西门内的一个广场上,举行命名授旗大会,由杨春甫同志代表军委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一军军旗,张轸接旗。起义部队全体官兵,身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精神抖擞,群情激昂的参加这个大会。当张轸身着解放军军服、向军旗敬礼,将军旗高举在部队的前面时,全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向解放军老大哥学习!”等口号,很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改编后的军、师领导干部如下:军长张轸、政治委员杨春甫,副军长辛少亭、杨焕民,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罗通,参谋长王亢,副参谋长裴玉华。
二一一师师长涂建堂,政治委员冷裕光、副师长张玉龙、万宝魁,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赵秉伦。
二一二师师长鲍汝礼,政治委员杨劲、副师长张继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尤正纲。
政治部秘书长张了且、副秘书长张宜人。
三、由于汉川地区遭到洪水灾害,城外一片汪洋。对部队改编后进一步整训,以及部队供应方面,都成了困难。经中南军区批准,将部队移驻到湖北省长江南岸大冶地区,一九四九年底,除机关少数人员乘船外,部队全部徒步行军到达指定地点。军部机关及警卫营驻大冶县城内,两个师分驻城外郊区乡村。
正式改编后,连、营、团都派了政治干部。到大冶后,把原青训队的机构,扩编为干部教育大队,由黎玉同志任大队长,王文正同志任政治委员。将编余的二多百名干部,集中到这个大队学习,这批人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后,大部转业到地方,一部分仍回原部队工作。
到大冶后,除了必要的军事训练外,在全军开展了民主运动,以阶级教育为中心内容,在此基础上,发动广大士兵,揭露旧军队的黑暗,有的涉及到具体人、具体事。对起义军官,虽然有的被揭露出很严重的问题,但始终按照起义人员“既往不咎”的政策,不追究个人责任。经过半年多的民主教育运动后,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加强了团结,加强了组织纪律性,使这个起义过来的部队在各方面都具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风,群众纪律有明显好转,如二一一师全体官兵,帮助群众维修了大冶湖的湖堤;在秋收时间,部队普遍帮助群众秋收,这在起义前是根本没有的事情。
为了配合民主运动的教育,军政治部还出了不定期的军报——《进步报》,以交流部队的教育经验;军政治部文工团,还给全军演出了“白毛女”。
一九五○年十月,这个部队又一次进行改编,军部一部分调编到中南军区空军,一部分调编到湖北省军区。张轸调湖北省军区任副司令;辛少亭、裴玉华、张继烈及几个团长调湖北省参事室,辛任主任;张了且、张宜人调湖北省军区军政干校,张了且任教育长、张宜人任副教育长。二一一师合编到湖北省黄岗军分区,涂建堂任副司令;二一二师与湖北省大冶军分区合并,鲍汝礼任副司令。一部分部队组建成炮兵,参加了抗美援朝。
在组织这个部队起义和改编过程中,张了且、张宜人、鲍汝礼、张继烈、张鉴古以及涂建堂、张世佛(张轸的女儿)、许克敏(女)等人,都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以上情况,仅就我的记忆所写,因时隔三十余年,难免有差错,望知情者指正。
写于一九八六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