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更加重视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的发展。就是要从“重视数量”转向“提升质量”。而转型发展则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及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我市与全国全省发展趋势相同,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数量规模快速扩张不可持续,迫切需要变“量”为“质”,转到高质量发展上来已是当务之急。推进转型发展攻坚,是省委、省政府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实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要求,是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的重要抓手,是关系河南未来走向、开封未来发展全局的战略性举措,为加快破解转型发展瓶颈制约,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提高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必须坚决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
一、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封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四个开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5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6%,连续4年在全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中被评为“先进省辖市”。2017年,全市上下坚持“1234”总体工作思路,持续抓培育、扩增量、上项目、强支撑、惠民生,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平稳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产业补短板工作全面启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市产业结构持续调整,方式转变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总体保持平稳健康态势。全市转型发展攻坚工作开展情况顺利。
2017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3%。目前,省定12个重点产业中,装备制造业、新型材料业、烟酒业、能源业、文化旅游业、健康养老业、现代物流业等8个产业已召开全省产业转型发展专题推进会,并正式印发了各产业专项规划。我市16个重点产业在市集中动员部署的基础上,迅速展开相关工作,召开了不同层次的讨论会、推进会,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组织领导体系,研究拟定了专项实施方案,健全完善了工作台账及项目库。转型发展实现重大突破。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产业基础弱、集群带动力不强、产业短板明显、新旧动力转换艰难,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培育还没有形成规模,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从供给结构看,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中高端供给明显不足,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从生态约束看,增长方式依然比较粗放,资源环境透支严重;从企业竞争看,企业创新能力普遍不强,不少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一些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个别县区或重点产业对补齐产业短板及转型发展攻坚工作还等待观望,行动迟缓,工作推进不够有效有力,推进机制尚不健全,责任主体不够明晰,主动站位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各重点产业之间进展有所差别,存在着发展不平衡、项目不精准、台账建立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靠转型发展。加快转型发展已刻不容缓。
三、建议
1、必须把提高供给质量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当前,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偏低,核心问题就是供给质量不高。省委提出把转型发展作为攻坚战来打,就是要通过调结构、提效益、激活力、增后劲,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要提高产品质量。转型发展的成效,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产品质量的提高上。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引导企业突出主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弘扬“工匠精神”,强化品牌建设,持续加大对新产品的投入和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加高质量、高水平产品的有效供给,推动开封制造向开封创造、开封速度向开封质量、开封产品向开封品牌转变。
2、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集中倾斜的扶持机制,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市场前景好、业态模式新、产业特色鲜明的“三高”(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型企业,建立开封市“三高”型后备企业培育库和“三高”型企业名录,打造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进一步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发展。
3、注重运用综合性标准、市场化机制和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在去库存方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把去库存与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与棚户区改造结合起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管理,促其平稳健康发展;推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先进节能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创建一批绿色示范工厂。鼓励龙头骨干企业进行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建设改造,加快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广使用自动化成套设备或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改造替代单机或人工组合生产,实现关键工序设备自动控制,培育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针对装备制造及汽车和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纺织服饰、化工4个传统产业,以新产品开发为重点,聚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中高端产品比重,推动企业广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加快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
4、健全完善工作台账及项目库。健全完善重点攻坚任务和重点攻坚产业工作台帐,搞好任务分解,强化工作落实。16个重点产业都要建立各重点产业分项目库,确保转型发展攻坚按节点按要求有序推进。充实完善重点产业项目库,确保项目储备支撑有力、项目调度规范有序、项目推进务实高效。
5、创新实施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潜力大、成长快、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加强培育。要在用好现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各类研发中心的基础上,强化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汴西产业聚集区加快申报国家级高新区步伐,加快尉氏县、杞县、祥符区申报省级高新区进度。
6、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出台的措施要接地气,让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有利于创造透明公开的创业环境,进而提升企业主和创业者的信心,也有利于吸引人才、留得住人才和先进技术。优化营商环境,不单是“软环境”的优化,“硬环境”更需要优化。如基础设施建设、打击黑社会势力、村霸等等。优化营商环境,除了简化审批流程,规范对企业检查行为等措施外,政府部门还要敢于担当,在帮助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一些不合时宜或严重不符合开封实际情况的条条框框要敢于突破、敢为人先。
7、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综合运用承接转移、延伸链条、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创新手段,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其向产业链、价值链的前沿和高端延伸,继续做大产业优势;注重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新旧发展动能加快转换;抓住环境治理的机遇,倒逼危化品生产企业“进区入园”。
8、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将有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要着力培育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形成创新龙头企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创新型企业集群。出台支持创新龙头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奖补政策,进一步落实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奖补、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奖补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全力推进创新型企业集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