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雷宇
“一渠六河”造福于民人文为魂生态塑韵
2018年十二届一次会议第82号提案:《对我市“一渠六河”连通建设工程的几点建议》
提案者:民建开封市委会 承办单位:市水利局、市城管局
多年期盼,一朝梦圆。“一渠六河”包括西干渠和东护城河、西护城河、南护城河、利汴河、惠济河、涧水河。“一渠六河”宛若一条熠熠生辉的“珠链”环绕古城。生态成为开封的金字招牌,也成为开封未来最大的发展潜力。污水变清、死水变活、岸绿景美,千年古城开封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渠六河”工程项目自2017年上半年启动,2020年4月全线贯通,是开封水系总体规划和“十湖连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城提质”“城市双修”的重点工程、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第一批重点城市示范项目。通过将黄河生态廊道与城市水系贯通起来,成为扮靓城市、福祉市民的独特水系风景。“一渠六河”建成后,不仅在几场暴雨侵袭中守护保障了市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新增农业灌溉面积40万亩,沿途补充100多万亩地下水源。该提案于2018年9月提出,成为重点提案后由市政协副主席张晖督办,成为市政协以提案办理实践“协商于决策实施之中”要求的一个范例。
情系供水民生工程实干践行民心相连
2019年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00号提案:《关于尽快启动新区二水厂建设的建议》
提案者:欧阳章姝(九三学社) 承办单位:市城管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作为城市的生命线,供水是惠及百姓、助力发展的重要保障工程。随着开封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区框架不断拉大,西区用水量逐年增加,现有的制水厂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目前,示范(新)区二水厂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式运行后将极大满足我市城区发展的用水需求。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转化落实提案中的“政协智慧”,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不懈让老百姓享受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针对当时开封西部城区供水水量、水压严重不足的形势,提案者利用自身职业优势,站位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群众反映开展深入调研,作为2019年十二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后迅速转为提案提交(同时提交了第56号提案《关于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入汴的建议》),并连续两年利用提案关注推动。2020年3月,市政府正式批准示范(新)区二水厂供水工程立项,并于2021年4月正式动工。目前,该工程即将竣工。该工程投入使用后,不但西部城区供水紧张形势得到解决,待郑开同城东部供水工程(原南水北调入汴工程)投入运行后,南水北调水源将首先进入该水厂供应开封居民,为开封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幸福指数提升提供保障。
抓住机遇主动作为黄河文化熠熠生辉
2020年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号提案:《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做好黄河文化大文章》
提案者:市政协文化文史委
承办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开封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机遇期,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立足开封优势,从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高度规划谋划,积极对接国家政策,通过实地考察、创新形式,共同商讨意见建议,让黄河文化真正融入开封未来发展中。 市政协文化文史委经过前期扎实调研,于2020年1月在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该提案。该提案入选重点提案后被时任市委书记侯红领办,成为自2020年5月我市党委、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领办督办政协重点提案工作制度实施以来首件被市委书记领办的重点提案,收获了大量的办理成果。
为民行医践行使命乡村医疗助力振兴
2020年十二届三次会议第5号提案:《关于加强开封市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建议》
提案者:农工党开封市委会、储进(医药卫生界)、班懋洁(民革)、梁建立(医药卫生界)、崔建华(医药卫生界)
承办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2019年,农村卫生人才和医疗资源紧张问题引起全社会和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农工党开封市委会及多名委员极具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观察力,迅速开展相关调研,并于2020年1月提交相关提案(农工党市委会大会发言转化),这是一件由十二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转化而来的高质量提案,并案后编为第5号,入选重点提案后由市政协副主席刘海潮领办,为当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封市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文件、设立“乡村振兴战略十大行动计划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补助资金以及建立乡村医生保障和监管等机制起到了良好的决策参考和推动作用。
擘画蓝图广聚民智吹响奋进征程号角
2020年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3号提案:《对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思考与建议》
提案者:民盟开封市委会 承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我市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坚持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全局与局部相结合、战略安排与战术操作相结合,前瞻30年看问题引领高质量发展,立足开封实际,找准发展方向,明确发展措施,为开封未来一个时期发展定准方向、预留弹性空间,汇聚开封出彩的时代浪潮,为开封勇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打好基础、锚定新航标。 “十四五”规划作为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意义非凡,全市上下对于高质量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给予极大关注。民盟开封市委会积极围绕中心参政议政,组织相关领域盟员,提前谋篇布局、吸纳多方意见,以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的形式提出,并于2020年1月转化为集体提案提交,确定为重点提案后,先后由时任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付磊、副市长刘震领办。其中加强对前期支撑性研究、优化规划内容配置、重视规划协调工作、深化对发展规划功能的认识等四个方面的建议全部得到承办单位的研究采纳,为2021年正式规划出台提供了大量科学参考,成为市政协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以提案办理协商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积极为民主党派履职搭建平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广泛协商、凝聚共识的典型实例。
梦随黄河铿锵前行拓宽改造奏响凯歌
2020年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70号提案:《关于拓宽改造开柳路,为开封黄河战略先行开道的建议》
提案者:杨国胜(经济界) 承办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龙亭区政府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新建开柳路是一条致富路,是一条民生路,更是开封黄河战略的先锋之举。开柳路拓宽改造项目南起东京大道,北至黄河大堤,道路拓宽后为双向八车道60米,绿地建设为两侧各30米,宽度共计120米。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开柳路串联起古城与黄河沿岸的美丽风景,绘就农村发展新画卷,打造出一个个沿线美丽乡村黄河文化轴、宋都古城文化轴、现代发展轴、生态保护轴。 连霍高速龙亭收费站的正式通车,对畅通开封“北大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拉动文旅融合发展、缓解区域交通压力、方便群众出行、带动北部经济建设以及加快开封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20年,该提案前瞻性地提出要新建连霍高速出口、拓宽改造开柳路,为开封黄河战略先行开道的建议,确定为重点提案并由市政协副主席刘述荣督办后,得到市政府高度重视,列入当年我市破解民生“八需八难”和“十件民生实事”任务清单。尽管当年办理工作面临难题,但承办单位3年来不懈推动彻底落实,2021年下半年,龙亭区政府专程就后续办理进度向市政协进行补充汇报。源头活水良渠引,“北美”战略正当时。今年国庆期间,连霍高速龙亭站已正式运营,新扩建的开柳路已全线通车。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乡村振兴扬帆启航
2020年十二届三次会议第414号提案:《关于做好我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建议》
提案者:彭宝玉(民建)
承办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原市扶贫办)、市委统战部、市农业农村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开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精准”上下功夫、在“质量”上谋实招,凝聚“政协智慧”、贡献“政协力量”,政协委员将责任和使命扛在肩头,持续加力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乡村振兴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至关重要。提案者结合自身学术优势,以敏锐的视角于2020年1月提交该提案,从实现相关政策由特惠向普惠转变等四个方面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确定为重点提案后由时任市委副书记秦保强领办。承办单位积极研究采纳落实,在《2020年全市社会扶贫工作意见》中充分吸纳有关建议,明确了“1346”总体思路,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开展“十链百园千基地”建设,扎实推动“1+5”社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实施乡村振兴融资项目三期,共涉及村庄590个,涵盖全市所有贫困村、所有示范村和180个脱贫攻坚重点村,为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郑开同城凝聚合力两市同心共赴未来
2021年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号提案:《关于推进郑开同城化先行示范区(开封段)建设的建议》提案者:市政协经济委、焦晓颖(妇联)、郭兴方(经济界)、宿连友(特邀)、江河军(经济界)
承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谱写郑开新时代“双城记”,携手共建两座城“一家亲”。开封实施“西强、北美、东兴、南融、中保”城市发展战略,郑州实施“东强、南动、北静、西美、中优、外联”城市发展战略,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历史同脉、产业互补,郑州和开封具有得天独厚的一体化发展优势。如今,随着兰考“入圈”,郑开同城化迎来新机遇。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郑州与开封同城化,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省委、省政府将其写入河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市政协经济委和多名委员于2021年1月分别提交相关提案,并案后为第12号提案,成为重点提案后得到市委书记高建军亲自领办。就在这一年,《郑开同城化先行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形成初步方案并将兰考融入郑开同城化发展,汽车产业集群、中原科教城、区域医疗中心等相继规划建设。目前,郑开这一区域日益呈现出要素聚集、内外联动、合作共赢、加速崛起的良好态势。
东兴机遇正当其时蓄势待发融入大局
2021年十二届四次会议第350号提案:《聚力凝智东区大建设,助推开封高质量发展》提案者:民革开封市委会
承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顺河回族区政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东兴”发展战略绘蓝图,奋力谱写“全市一盘棋”发展大局。开封东区地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东段,是郑开一体化的东支点,更是开封发展的四大板块之一和“两翼”之东翼,在全省产业集聚区排名中列第24位,处于全省第一方阵。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于一体的东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各项目标任务,抢抓“三大机遇”,加快“一基一态一改”建设,为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东区新征程凝聚磅礴力量。
民革开封市委会站在推动开封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以“东兴”战略实施为切入点,组织党派力量深入调研,2021年1月在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出,并最终转化为集体提案,被评为重点提案后,由市政协副主席张志刚领办。该提案主要呼吁集中资源和力量积极推进“六大片区”中的东区建设,助推开封高质量发展。当年通过办理,为汴东产业集聚区规划修编优化调整提供了思路,并作为试点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该提案主要建议将开封现代公铁联运物流园项目正式纳入《开封市物流枢纽建设方案》,有力推动其成为郑州大都市区东门户;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加快,部分产业化项目获批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文化遗产博大精深保护利用薪火传承
2022年十二届五次会议第86号提案:《关于加快推进开封大遗址保护利用的提案》提案者:市政协民宗港澳台侨委 承办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政局
充分挖掘大遗址文化内涵,推动文旅文创融合迈向新征程。2021年11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公布了“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北宋东京城遗址被列入自治区、直辖市内大遗址,州桥遗址被列入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大遗址大运河项目。面对重大历史机遇叠加的发展契机,开封实施文旅强市战略,让文化“软实力”成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硬支撑”,朝着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高标准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2022年3月,市政协民宗港澳台侨委提交的这件平时(闭会)提案是由十二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转化而来的集体提案。该提案呼吁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谱系及物质载体下,多维度多视角系统保护利用开封古城在中华文明形成发展和传承中不可替代的价值,随后入选重点提案并由市政协副主席张晖领办。办理当年,州桥遗址通过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惊耀于世;《关于加强工程建设中文物巡查监管工作的通知》印发,大遗址保护正式纳入我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一谋划,还有多项建议在《开封市文化遗产展示利用总体规划》中得到体现、落实。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①州桥石壁。②老旧小区改造。
③黄河湿地。④“一渠六河”。